粤语流行音乐自媒体“年粤日”:它已经是我最了不起的坚持|对话自媒体人
从创办到走向正轨,一个成熟的自媒体号是如何诞生的?
艰辛、犹豫、幸福、感动………究竟哪些是自媒体创立过程最贴切的形容词?
这次,「深度训练营」对话自媒体人系列将对话那些深耕于教育、人文、财经、科技、娱乐、体育、泛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自媒体人,倾听他们讲述关于自媒体的那些事。我们尝试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所见证的,以及所期望的。
本文对话粤语流行音乐自媒体「年粤日」主理人Recole和成员Cevi,一探他们与广东歌的故事。
3月23日,这天是中国香港男歌手关智斌在广州的媒体采访通告日。作为早上第一组采访的媒体,“年粤日”的创始人Recole在交谈间惊喜地听到关智斌说自己也有看他们的instagram账号,还很意外地表示,“原来你们在广州”。
2月6日,香港与内地正式全面通关。近三年的时间里,因为无法前往香港,“年粤日”和很多香港艺人之间的互动只能停留在线上。直到这个春天,越来越多的香港歌手有机会来到内地参与活动,Recole和艺人们的见面终于不再隔着屏幕,而“年粤日”对歌手们的采访日程也渐渐密集了起来。
成立于2015年7月的“年粤日”是专注于推广和传播粤语流行音乐的自媒体。他们坚持“每晚一首粤语歌”的内容,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分享粤语歌背后的相关故事。目前,“年粤日”已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网易云音乐、小红书、QQ音乐、即刻、Instagram、Facebook等多个网络平台开设账号,全网累计超过40万粉丝。
无论是在“年粤日”2000天的纪念推文里,还是过去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哪一首歌最适合用来形容“年粤日”,Recole的答案自始至终都是《山林道》。
作为歌手谢安琪出道十周年纪念的作品《山林道》,这个关于“初衷”的故事,是她音乐之路的写照。山林道是她们唱片公司的起源地,第一首歌也是在那里录制的。从山林道出发,她和同事们在十年间“开山劈石”,经历过高低起落,才一步步走出一条自己的小径。谢安琪曾说:“可能,时间令许多东西都变了。正如这条路虽然叫山林道,但街上却一棵树也没有,要发展就要开山劈石,想要这些,可能就得牺牲另一些。不过,做人不可以忘记初衷。”
“年粤日”的成长,同样也是一个「由无路/变吋吋/慢慢移」的故事。
“年粤日”过去的活动照片
2014年夏天,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Recole面临着即将毕业后的选择。未来该做什么,都还是未知数。正巧那时候微信公众号刚刚兴起,开设一个微信公众号成为身边朋友们追赶的潮流。Recole心头一动,找来两个朋友,问大家愿不愿意一起试着运营一个公众号。
做什么内容呢?美食、美妆这类的内容已经被敏锐的先行者抢先,而自己其实对这些内容也没有那么熟悉,不见得会有更独特的见解。在电台实习的搭档提议,不如做粤语歌相关的内容。
“大家都是本地人,也都是听粤语歌长大的。”从“粤语歌”出发,对这三个广州90后来讲再合适不过了。不用多久,Recole就和两个搭档敲定了“每天一首粤语歌”的形式,像是学生时代做“阅读理解”一样,每天给读者推荐一首粤语歌,也分享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和与这首歌的故事。
于是,一个叫做“粤潮盏”的公众号诞生了。先是在成员们的朋友圈内像“滚雪球”一样把它推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渐渐地,越来越多钟爱粤语歌的读者找到了这个大本营,前来互换耳机里的音乐,抱团取暖。
“粤潮盏”成立将近一年,Recole也到了要毕业的时候。没想到,还没完全走出象牙塔,就遭遇了来自现实社会的一场风浪。为了能使用公众号更多的功能,出于信任,他们借用了某位前辈的公司进行账号认证。后来,因为合作方式无法达成一致,对方便以认证为借口宣称自己才是这个号的归属者。
大家以为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公众号毫无预兆地就被收回。不得已之下,成员们甚至没来得及和积累起来的四五千个读者说再见,就已经和“粤潮盏”分别。
“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点”,Recole开玩笑说,他们就是凭着年轻的劲儿横冲直撞。这场风波并没有打消大家继续做公众号的想法,一周的时间里,Recole就又召集了几位朋友,开启了“年粤日”的旅程。
年粤日户外音乐会
Cevi就是这时候加入的。2015年7月18日,“年粤日”发出了第一篇推文,和“粤潮盏”分享的第一首歌一样,他们依然选择了陈奕迅的《今日》作为起点——「抬头吧/黑暗过会是晨曦/怀着乐观总有转机」。
现在,“年粤日”团队的七位成员分别身处世界各地。2019年,Recole和Cevi前后脚从原先的公司辞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年粤日”。除了Recole和Cevi,其余成员都有自己的正职和学业需要兼顾。成员们有在深圳做公关的,有在上海做运营的,有在香港做marketing的,在广州做数据的,甚至还有一位在美国读书。
除了身边年龄相仿的朋友,还有两个省外的女孩是在投稿中和Recole熟悉起来的。几次投稿以后,她们主动提出想要加入“年粤日”。“年粤日”本来就没有过多的招人标准,并且成员们始终都是“为爱发电”,没有报酬。聊得投缘了,她们也慢慢成为“年粤日”的一员,其中一位尽管目前身在美国,现在也依然很积极地在为“年粤日”添砖加瓦。
“坚持”本身已经是很大的挑战。直到4月,“年粤日”推送的歌曲已经接近3000首。比起最初“好想分享这首歌”的冲动,在长期的更新中,Recole也觉得,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表达的欲望也会渐渐枯竭,"你不可能总是能遇到让你心动得有很多话想表达的歌曲。”现在再做“阅读理解”,她学会了更多地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解析歌曲。
每位成员先挑选好想推荐的歌,再根据大家这一周的时间和歌曲的时效性来安排各自负责哪一天的推文,配上一千字以内的小短文和歌曲配图。Cevi笑着说,“所以你看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当天23:59更新的。很多人跟我们说希望能早点读到推文,但是我们赶在零点之前时间都已经很紧张了。”
港岛的前世今生,香港人的市井世情和大陆人的香港情怀浓缩在九声六调交织的粤语流行歌中,很多并未到达过香港的内地人,早已在“六百字四十句,是故事与情绪”的粤语歌中熟悉了香港的城市基因和人文场景。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天王巨星的最佳见证是万人空巷的盛况和脍炙人口的金曲。成长于香港流行文化风靡年代的人,即便不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听不懂卡带机和电视机里传来的方言,却也能哼唱几句盛极一时的粤语歌,Beyond乐队的歌词他们熟记于心,张国荣的声音让他们在录像厅门前驻足,大街小巷飘荡的歌声都是香港乐坛的劲歌金曲。——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听粤语歌,对于Recole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从小,她就在家里听着父母播放的粤语流行曲,学生时代的广播台曲库,也被粤语歌填满。
“可能像我大学的时候会听韩文歌,有些人跑去听英文歌,或许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过‘出走’的时刻,但依然会在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从粤语歌里找到慰藉,找到最符合当下心境的音乐”,Cevi形容道。
近两年,内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主打粤语歌的综艺节目,很多内地观众通过这些节目开始重新了解粤语歌,也引发了一些关于粤语歌的讨论。其中一个,就是有关“港乐”和“广东歌”的叫法。
事实上,“年粤日”大多时候沿用的都是“广东歌”的叫法——他们接触到的香港歌手和音乐人,更多的也是叫作“广东歌”。“港乐”指的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如果要将“港乐”视为“香港音乐”的简称,那么包含的也不只有粤语歌这个门类。
虽然乐坛里更推崇“广东歌”的叫法,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于粤语歌的认知,都停留在香港乐坛的“黄金年代”。在香港星光熠熠的衬托下,广东本土歌手的光芒往往会黯淡许多。
这也是近年来内地综艺节目饱受“炒冷饭”、“不关注现在香港乐坛的新动向”等质疑的原因之一。去年播出的《声生不息港乐季》所涵盖的歌单中,最新的一首是歌手郑秀文于2019年发行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如今,粤语歌的听众在风格类型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香港音乐的题材也更加多元化,创作母题不只是情感和人生,香港的年轻人在创作中描绘当下的工作与失业、他们对未来的困惑、社会中的变动,但身处内地的听众大多还是抱着“怀旧”的心态在粤语老歌怀念旧时的香港。
在筹备线下活动的时候,Recole也感觉到,无论是观众还是合作的商家,都会对翻唱活动更感兴趣。老歌翻唱更容易吸引关注、获得热度,更现实地说,举办翻唱活动也是更容易拉赞助的方式。
年粤日户外音乐会顺德站
经典老歌当然是百听不厌,“就像是《海阔天空》,大家现在也还是爱听。过年的时候没有听到贺岁歌《迎春花》,就好像少了些什么”。Recole和Cevi都觉得,老歌新唱如果能改编得有新意又好听,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粤语歌的传承和推广。
尽管粤语歌登峰造极的传奇已时过境迁,但“年粤日”正在做的事,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依然有一大批热爱广东歌的音乐人并未放弃表达、持续创作,依然有一群乐迷们在支持着广东歌。
“年粤日”从去年开始更新的栏目“日日有新歌”,是对于一周内发布的粤语新歌进行的推荐。开始于2016年的栏目“「本土制造」广东歌”,是“年粤日”的独家关注,专门收录他们推荐过的广东“本土制造”粤语歌。
Recole回忆到,“年粤日”有意识地开始推荐广东本土歌手的作品,要从“年粤日”和致力于广州本土原创粤语流行曲创作的音乐人“九时用茶”的故事说起。时间来到2017或2018年间,“年粤日”在广州甚至粤语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某天,“年粤日”的网易云账号收到了来自“九时用茶”的一封长文私信,大意是很赞赏他们在做的事情,并且主动介绍自己是在广州的一名独立音乐人,希望“年粤日”也能了解一下他的作品。编辑们听了以后,发现他的作品确实不错,甚至不输很多香港专业水平的流行音乐作品。一来二去,Recole也和“九时用茶”成了朋友。
2021年,香港填词人小克和一群年轻的香港音乐人共同完成了《乐坛已死》,以网络上对于广东歌“乐坛已死”的批评作为回应,唱出了创作者与乐迷的心声——「香港歌手不会死/怎么尖酸的你/那样看不起/漠视挖苦比较耻笑指责/抛弃这一代/我请你不必再比」。
“年粤日”走到第八年,这几年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平台的变化,成员们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举办线下的粤语原创音乐会,视频节目“年粤日台”,和歌手们面对面的“歌手专访”,由歌迷投稿结合粤语歌歌词的图片等。
2017年的国庆长假,“年粤日”以「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广东歌」为题,在永庆坊开设了一个粤语流行音乐时空馆——这是“年粤日”的第一次线下独立线下广东歌展览。歌迷们除了能和耳熟能详的歌词合影,还能看到歌迷们的时代珍藏品,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多亏了一位彼时在永庆坊工作的读者牵线。Recole在推文里感叹,“至今我们都很怀念那一种连地板都是广东歌、被广东歌全包围的感觉。”
“年粤日”的首个独立线下广东歌展览
简单翻看公众号的推文标题以及行文风格,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年粤日”平和不张扬的气质。不做“标题党”,不评判歌曲以外的非议,也很少用华丽的文字风格引人注目。尽管所有文字都是聚焦粤语歌的内容,他们也并没有使用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来说陌生的粤语俚语或是繁体字来写作。
或许是相似的磁场总会吸引到类似的人,Recole自己也觉得,“年粤日”的读者群体也是相对比较平和的。虽然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不算热络,他们也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创建和管理读者社群,但偶尔出现的老读者还是会给他们带来“喔,原来他们已经陪我们走过了那么久”的惊喜感。
香港知名音乐人舒文、陈咏谦等,得知“年粤日”是来自广州的自媒体时,都感到十分意外。雷颂德还曾在他们的insatgram下留言,“I am very impressed”,原来在广州还有一群人在这样推广粤语歌。扎根在广东地区的“年粤日”,似乎通过粤语歌在连接着香港与更广泛的内地,连接着天南海北同样爱好粤语歌的人。
因为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Instagram和Facebook等多个平台的账号,他们也发现,内地和香港的读者音乐偏好是有所不同的。在香港生活的编辑注意到,这几年,instagram上关于粤语歌的新账号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而能够抓住香港年轻人青睐的“态度”的账号,也更受欢迎。
在Instagram账号“daybyday_cantopop”上展示的内容通常和微信公众号是相同的,只是为了不同平台的传播相应地更改了不同的配图尺寸。“我们输出的内容是相同的,精力也有限,所以不可能为了迎合一小部分人的喜好去改变我们的风格,只能尽力去平衡和取舍。”Recole说,有些内容可能在这个平台会引起骂战,又或者看的人确实不多,那他们可能就会考虑适当地调整发布的策略。
2016年,“年粤日”应粉丝和好友们的建议,第一次推出了年度周边——仅有400本的“年粤日记”,以实体的笔记本陪伴乐迷们的2016年。之后的三年,他们分别推出了3本年粤日记。2019年末,在收集了粉丝及过去日记使用者的意见后,“年粤日”尝试推出了第一本“年粤日历”,依然秉持着“每天一首粤语歌”的理念,陪伴粉丝们的生活。
年粤日·本土制造 2021跨年音乐会
不久前,因为“2023年粤日历”的印刷错误,关于“消费粤语歌”的质疑也汹涌地冲向“年粤日”的成员们,他们也开始自我怀疑。
不过,他们同样选择了用耳机里的粤语歌治愈着自己。Cevi最近很喜欢听香港女歌手叶巧琳的《抉择丛书》。歌曲的最后一句「仍然相信大家都善良」是她最近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年粤日”的第300天,Recole在推送里写道:“原来,年粤日已经是我最了不起的坚持了。”
而现在,Recole和伙伴们还坚守在这里,准备迎接“年粤日”的第3000天。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运营总监丨胡世鑫
推荐阅读[3]性科普自媒体「夹性芝士」:去你的野生性教育,是时候认真谈性了!丨对话自媒体人